Ted Williams (1918-2002) LF

右投左打,兩度美聯三冠王,生涯打擊率:344,521 Hr。

1966年獲選進入名人堂,也是大聯盟史上最後一位達成單季打擊率4成的打者 (1941)。

williams.jpg   the_science_of_hitting.jpg    

Williams 這輩子最在乎的就是打擊,以一種幾近偏執態度在鑽研打擊,這個他認為所有運動中最難的部分,正因如此他在1986年出版的 THE SCIENCE OF HITTING,這本書到現在仍被奉為所有打者的聖經,去年有幸託朋友去波士頓的時候特地幫我帶回來 (謝啦威尼)。


這本書不只透露了他揮擊時的重點,也提到不少他跟投手鬥智的過程。

在這裡簡單提一些他在書上所說到的精華部分:

身為一個打者 Williams 認為有三項大原則要遵守。
 

1.挑喜歡的球打 (明確設定自己的好球帶)。

2.了解投手 (對手擅長球種,球速,上次出局是被什麼解決的)。

3.增加揮棒速度 (他主張拿輕一點的棒子來增加揮棒速度)。

前面兩點說明了他古老神獸級的選球能力 (.482,快五成的生涯上壘率)。

第三點讓他可以把球跟進來一些,不容易被變化球騙。


跟其他打者不一樣 Williams 幾乎不打第一球;第一球可以說明很多事情,第一球可以提醒自己這投手今天的狀況如何,給站在打擊區的自己多一些情報順便喚醒打擊節奏,而且還沒看到直球之前不會揮棒;好球數不能被白白搶走,要從球數裡蒐集情報,每個不同的球數都有因應的攻擊策略。

打擊不只是手部的動作跟運動天份,脖子上的大腦也要同步運作。


在揮棒部分

Williams的握棒有別於一般的指節對指節。

properbaseball_grip.jpg  

他是以整支握死的方式,像握斧頭那樣。

bench.jpg    

(圖中 Johnny Bench 也是握死的)

不過這因人而異,有人說這樣握手腕不夠靈活,揮擊的時候無法翻動手腕,但是我們的打擊之神則是說握死的有助於手指的加壓,讓揮棒更有力量;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自然就好,讓野性的直覺去處理一切吧。


揮擊的部分

用屁股帶動腰產生旋轉的力量,即為旋轉式揮擊 (Rotational hitting),屁股在揮棒中佔了很重要的部分,臀部要先隨著跨步頂出腰才有空間轉,力量才能完全隨之釋放。

ted.jpg

揮棒的軌跡捨棄了砍劈式的揮棒,而是採取接近水平而且微微向上揮棒,因為球是由較高的本壘板上方投出,加上引力的影響使球在通過本壘板前會呈現類似拋物線的路徑,些微的往上揮棒可以讓球棒與球的有效接觸面積延伸,確實咬中球心,增加形成安打的機率 (林智勝在2/27的緯來棒球學園中也有提到類似的揮棒軌跡)。

     

這樣簡單幾句帶過可能沒辦法完全意會,有一個很不錯的網站同樣提倡 Rotational hitting:

http://www.chrisoleary.com/

裡面有很多慢鏡頭的揮棒分鏡和逐步解說,作者分析了 Pujols、Jeter, 甚至是女壘球員的揮棒,從扭腰到球棒與球的接觸點,都有詳細的分鏡解說,個人認為非常實用。

其實書裡面還提到很多有關打擊的觀念,連觸擊也有著墨,不管是跟投手鬥智的腦袋或負責做動作的身體,這本書全包了,適合任何層級的棒球運動愛好者。

arrow
arrow

    漢克阿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