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會不會打棒球,只要拿起球棒,每個人揮棒姿勢就像指紋一樣,各有巧妙不同,上了打擊區幫助球隊贏球總是第一順位,而賽後球場關了燈,球員們或許會用一次次揮棒練習和自己對話:『上個打席腰沒跟上、這次練揮右手要再多出點力、前腳要跨這麼大步嗎.....』。不為別的,只為了用更完美的打擊姿勢把球打得更遠更強。
(Jonathan Newton)
在任一層級棒球都多少可以看到這種認真到令人感動的球員,但再怎麼調整,揮棒機制卻是天生的,或許像DNA一樣,每個人生下來的動作揮棒註定有所不同,看過 Bryce Harper 的揮棒以後,更讓人深信不疑。
華盛頓國民隊背號34號外野手Bryce Harper,右投左打,年僅 21 歲,但是和他對決過的投手卻不會因此討到便宜。
07 年賽揚獎得主 Jake Peavy 曾說:「讓我印象最深刻就是他只有20出頭,但是扛中心棒次。對決他的時候我的投球策略跟對付 Prince Fielder 或 Miguel Cabrera 沒有兩樣。」在四月份兩人的對壘 Harper 以 3 打數 2 安打佔了上風。
1992 年出生的 Harper 和他手中的 Marucci 球棒讓大聯盟眾家投手們吃盡苦頭,用他特別的揮棒機制和異於常人的手眼協調性,完美地把全身力量轉移到球棒產生極大能量。
提到打擊,Barry Bonds 或 Albert Pujols 兩位近代強打者的揮棒在機制研究上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,但國民隊這位正在崛起明日之星卻和成名已久的兩位強打,不管在揮棒的啟動時機或路徑都和兩位前輩大相逕庭。
(Bonds 爺揮棒簡潔有力,從跨步到扭腰、出棒一氣呵成,棒子接觸球的瞬間力量完全延伸)(http://tewkshitting.com)
(Pujols 的揮棒機制常常被拿來當教材,巨大的揮棒力道來自他臀部帶動的軀幹扭轉)(http://www.chrisoleary.com/)
從連續動作發現上述兩門重炮
身體重心都保持絕對的平衡、
幾乎以最短的揮棒路徑擊中球、
過程中頭部幾乎保持同一位置以及
小幅的前跨步。
這兩位的揮棒漂亮到都已經帶有藝術成分,絕對值得一看再看。
而在 Bryce Harper 的揮棒過程中,跟上面兩位完全是兩回事。
(Bryce Harper 在球數領先下的情況下傾向用較大的跨步完成揮棒)(http://tewkshitting.com)
Harper 的揮棒非常直覺,把球打破似的全力揮擊,透過抬腿跨步和由後往前的重心極度轉移,產生驚人的棒頭速度。連續動作中 Harper 的力道大到讓人不自覺在他擊中球時加上低吼,好向這種高度的力量釋放致敬。
談到 Harper 的揮棒,以姿勢豪邁著名的 2012 年銀棒獎/金手套得主 Adam LaRoche 說:「用這種力道,近乎全力揮擊的力道,通常容易變成揮空棒的盲砲型打者。有本事用那樣的力道加上如此大的旋轉力矩,還能保持極佳的手眼協調去破壞刁鑽的球路,這就是他跟一般盲砲最大的不同。」
(出棒過程中他的重心轉移,讓力量得以從下半身傳遞到上半身,完成一次又一次充滿爆發力的揮棒) (http://tewkshitting.com)
揮棒啓動前 Harper 會先把身體弓起來同時後收,以彈簧似的 ‘集氣’ 動作,藉由瞬間重心向前轉移一次把力量完全釋放,而巨幅的揮棒力道便來自弓身集氣,在講究節奏的棒球運動當中,充分的後收或重心轉移雖然可以增加揮棒力道,但增加動作與揮棒力道也代表來球節奏掌握會更加不易。
啓動時, Harper 快速扭腰,就像把身體扯出去般來帶動球棒、加上100%的重心完全前移造成後腳抬起,頭部大幅前移,以上幾點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大魯閣試試看,應該可以多少體會到在這樣動態的狀況下擊中球有多困難,也因此在許多那些自己沒辦法做到的教練眼中,這些都是打擊時大忌中的大忌。
(Harper的揮擊會因為全身重心轉移造成後腳離地,希望這年輕人有好好保養他右腳膝蓋)(http://howdoibaseball.com)
(這張截圖顯示揮棒過程中,他的頭從‘這邊’位移到‘那邊’,本人親自假會測試後....結果是浪費了一枚練習場代幣)
(兩好球的球數下,Harper 會採用較小幅的跨步,讓球跟得更進來,增加擊球率,但整體揮棒機制上維持不變)(http://tewkshitting.com)
靠著過人的手眼協調性、球種辨識能力當然還有上百萬顆的練習,Harper 可以在如此不穩定的狀況下確實擊中來球、保持平衡,同時100%釋放他的打擊力道,也造就了他獨樹一格的打擊動作,而這樣的打擊力道當然不是一天可以造成的。
Bryce Harper 的揮棒可以說是他和父親 Ron 的心血結晶,每當 Ron 工作結束後,小 Harper 會請求爸爸拋球給他練打,而地點就在家裡車庫中專屬於他們父子倆的打擊練習網。
(華盛頓郵報製作的 Harper 揮棒解析影片,內容將 Harper 和棒球之神貝比魯斯的動作進行比對,以及整個出棒過程的分解)
「我的打擊姿勢其實是老天給的,我不知道整套姿勢是怎麼發展出來的,但我知道這是我從小跟老爸每天練習出來的成果。」Bryce 提到他特有的打擊機制時說。「整個過程裡面沒有太特定的機制要求,像是手一定要什麼角度或腳要抬多高,而是手怎麼放我覺得比較自在,我就繼續這樣揮棒。」而幸運地,他的父親跟棒球路上遇到的的教練們都贊成讓他繼續做自己,Harper 也用他的拼勁和努力,在大聯盟向所有球迷證明實力。
十歲時,Bryce Harper 向父親提出未來全壘打大賽餵球的邀請。十年後,二十歲的 Bryce 履行承諾和父親 Ron 利用從小累積的默契還有 Harper 式揮棒,在 Citi field 舉辦的全壘打大賽當中技驚四座拿下第二名。
(Bryce Harper 在2013年全壘打大賽24支全壘打影片,真的過癮)
在四月的某一天,Ron Harper 站在國民隊主場靠三壘方向的觀眾席裡,出神地看著場上兒子打擊練習,那個曾經在家裡車庫吵著要爸爸餵球的男孩。
球棒一樣發出的清脆震耳的聲響,但是球打到的不是他車庫裡架的網子,而是劃破大聯盟球場潮溼的空氣,往右外野全壘打牆外的牛棚飛去。
下一球,Bryce 繼續盯著餵球教練的來球,算準節奏後抬起右腳,猛力揮棒擊出。
「我就是愛看他打擊。」Ron 說。「怎麼看都樂此不疲。」
同場加映:
或許有人認為他這小伙子太臭屁,行事高調,又有點跩跩的,但 Harper 選擇做他自己,雖然只有二十出頭,但他已經開始懂得用自己的方式回餽球迷。
看到這位身穿 Joey Votto 球衣的小球迷那又驚又喜的表情,我想這可能是每位父母親都想一輩子收藏在腦海裡的珍貴時刻。
資料來源:
A swing of beauty - The Washington Post
Should you swing like Bryce Harper? - TewksHitting.com